近日,山东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张述存理论文章《“一带一路”战略下优化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布局的思路与对策》获选“全球经济治理学”最佳中文论文十佳榜单,居第二位。该文章认为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直接投资占比不高,但呈逐年提升态势,对不同区域版块的投资表现出差异化特征。应本着适度分散和差异化的原则,加强对欧美地区的学习型、技术导向型投资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战略型、资源合作型投资。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空间流向的调整,实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范围内的布局优化。“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布局优化创造了机遇和条件。整体来看,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直接投资占比不高,但呈逐年提升态势,而且对不同区域版块的投资表现出差异化特征。未来,应本着适度分散和差异化的原则,一方面继续加强对欧美地区的学习型、技术导向型投资,另一方面充分借势“一带一路”展开对沿线国家的战略型、资源合作型投资。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空间流向的调整,实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范围内的布局优化。在这一进程中,“走出去”企业会面临来自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多方面的风险和挑战,需要通过签订和升级双边投资协定、创新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加强投资环境评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举措加以化解和应对。2000年正式提出“走出去”战略以后,中国以迅猛的发展速度成为世界重要的对外直接投资流出国。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到1456.7亿美元,位于美国之后居全球第2位。但是,由于中国的对外投资起步较晚,在存量上与美国等对外投资大国仍差距明显。截至2014年底,美国对外投资存量占到全球的24.4%,而中国只占3.4%;2014年底中国对外投资存量只占GDP的7%,而美国高达36%,因此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空间布局来看,目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高度集中于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和开曼群岛等国际避税地,将三地排除以后,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则主要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这种相对集中的空间布局显然不利于中国对外投资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优化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全球布局,成为“走出去”战略深入推进的必然路径选择,而“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这一路径选择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一带一路”辐射的国家和地区广泛,涉及上海合作组织完美体育入口、东南亚国家联盟、欧亚经济联盟、海湾合作委员会等多个中国积极参与的区域性经济组织,随着中国与沿线各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不断实现,中国企业到沿线地区开展直接投资将不断积累交通物流、区位人文、优惠政策等综合优势,从而获得更广阔的投资发展空间。无论从发展历程还是发展现状来看,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都表现出一些明显的区位特征,除了香港和国际避税地以外,呈现出向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重点区域集中的态势。同时,近年来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发展迅速,并且表现出区域差异化特征。2014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分布在全球的186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国家和地区总数的79.8%。其中,中国在亚洲的投资存量为6009.7亿美元,占68.1%;拉丁美洲1061.1亿美元,占12%;欧洲694亿美元,占7.9%(见图1)。2014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前三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和开曼群岛,三地比重达到68.4%。对于流向香港地区的投资,毋庸置疑可以充分发挥地缘和文化相通的优势。除此以外,对外直接投资集中在这三地的原因可能还有两个:第一,在三地投资后再以外商投资者的身份向国内投资,以享受国内对外资企业的优惠待遇,当然,近年来国内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已逐步取消,这种“返程投资”的收益已越来越小;第二,利用避税地开放自由的经营环境和极其优惠的税收政策,为企业在全球调配资金和资源服务,例如以香港等地区为投资中转地向第三地的“跳板投资”。将流向这三地的投资排除以后,则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前8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卢森堡、英国、俄罗斯、法国和加拿大,总占比达到剩余存量的一半,大部分是发达国家。鉴于一些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投资数额较大,可能会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布局的分析产生偏差,因此再从境外企业的数量分布情况来考察(见图2)。中国在亚洲设立的境外企业数量近1.7万家,占57.1%,主要分布在中国香港、新加坡、日本、越南、老挝、韩国、印度尼西亚等地。其中,在中国香港地区设立的境外企业9000多家,占到中国境外企业总数的三成。在北美洲设立的境外企业近3800家,占12.7%,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中国企业在美国设立的境外企业数量仅次于中国香港。在欧洲设立的境外企业超过3300家,占11.2%,主要分布在俄罗斯、德国、英国等地。在非洲设立的境外企业超过3000家,占10.6%,主要分布在尼日利亚、赞比亚、南非等地。在拉丁美洲设立的境外企业1500多家,占5.3%,主要分布在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等地。在大洋洲设立的境外企业900多家,占3.1%,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从图1和图2的比较可以看出,到拉丁美洲投资的企业数量占比较少但金额占比较大,表明平均投资规模较大;与之相反,到北美洲投资的企业数量占比较大但金额占比较小,表明平均投资规模较小。
从不同区位的行业特征来看,中国对各地区直接投资的行业高度集中。对亚洲和拉丁美洲地区的投资集中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比分别达到40.1%和57.0%;对非洲地区的投资集中在建筑业和采矿业,占比达到49.2%;对北美地区的投资主要集中在金融业,占比达到33.9%;对大洋洲地区的投资集中在采矿业,占比达到65.5%;只有对欧洲地区的投资行业分布相对分散(见表1)。
(二)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投资的空间布局根据各国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特征,可以将“一带一路”沿线大体分为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中东欧及蒙俄地区六个区域(见表2)。“一带一路”沿线%;GDP总规模达到12.8 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7%。2015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流量达到189.3亿美元,占当年对外直接投资总流量的13%,同比增长38.6%,是中国在全球投资增速的2倍。
随着近年来中国不断深化与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特别是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的直接投资快速增长,投资存量由2003年末的13.2亿美元增长到2014年末的924.6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存量的比重也由2003年末的3.97%提高到2014年末的10.48%(见表3)。从“一带一路”沿线内部的区域分布来看,东南亚地区是吸引中国投资最多的区域,占据了半壁江山;南亚、中亚、西亚北非和蒙俄地区吸收的中国投资大体相当,比重均在10%左右,而中东欧地区吸收的中国直接投资最少,比重只有2.2%(见图3)。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新加坡、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等国家(见图4);其中,新加坡吸收中国直接投资的存量规模占到“一带一路”沿线%。
1、东南亚地区。近年来,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直接投资呈稳定快速增长态势。投资流量从2003年的1.19亿美元提高到2014年的78.2亿美元,年均增速达到46.3%;投资存量从2003年末的5.87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末的476.5亿美元。在对东南亚地区的投资当中,近一半存量集中在新加坡,2014年末达到206.4亿美元。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投资主要集中在电力、矿产等领域,截至 2013年末,中国对东南亚地区电力热力等的生产和供应业、采矿业的投资存量分别占对东南亚投资总额的17%和15%。[ 郑蕾、刘志高:《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空间格局》,《地理科学进展》2015年第5期。]印尼作为东盟经济体量最大的国家,只吸引了13%的中国投资,但近两年已成为中国在东盟直接投资增长最快的国家。2、中亚地区。近年来,中国对中亚五国的投资增长较快但呈现较大的波动性。投资流量从2003年的610万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5.5亿美元,年均增速达到50.6%;投资存量从2003年末的4409万美元增加到2014年末的100.9亿美元。截至2014年底,我国已经成为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第一大投资来源国,哈萨克斯坦的第三大投资来源国。但是,中国对中亚地区的投资流量非常不稳定,例如,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地区吸收中国投资最多的国家,占中亚地区总存量的74.7%,2012年中国对其直接投资流量达到29.9亿美元,是2011年的5倍,但2013年又迅速回落到8.1亿美元。中亚地区油气资源丰富,中国对中亚投资集中在石油勘探与开采、交通及通讯建设、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领域。3、南亚地区。南亚地区是吸收中国直接投资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投资流量从2003年的1172万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15.2亿美元,年均增速达到55.6%;投资存量从2003年末的4567万美元增加到2014年末的83.3亿美元。中国对南亚地区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占到中国对南亚地区投资存量的40.9%和44.9%,投资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制造、纺织、能源开采、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但是,受到近几年巴基斯坦政局不稳定的影响,中国对巴投资呈下降趋势。4、西亚北非(中东)地区。中国对西亚北非地区的直接投资存量由2003年末的5.4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末的 119.1亿美元,主要集中在伊朗、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分别占中国对该地区投资存量的29.2%、19.6%和16.7%。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一些欧洲、日本企业从伊朗撤资,中国对伊朗的投资迅速增长,投资存量从2008年末的9427万美元增长到2014年末的34.8亿美元;阿联酋是西亚北非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和转口贸易中心,中国对阿联酋投资主要集中在建筑工程、贸易服务等领域;中国对沙特阿拉伯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城市建设、能源和制造业等领域。5、蒙俄地区。中国对蒙俄地区的投资流量从2003年的3505万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11.4亿美元,年均增速达到37.2%;投资存量从2003年末的7506万美元增加到2014年末的124.6亿美元。其中,对俄罗斯投资主要集中在资源能源开采和加工制造业,制造业投资存量比重从2008年的11%增长到2013年的35%;而资源领域直接投资增长放缓,原因是2008年俄罗斯开始对资源开发的国外股权进行控制,限制了中国在俄罗斯林木资源、能源领域的直接投资。对蒙古投资主要集中在矿业开发、建筑建材、畜产品加工等领域。6、中东欧地区。中国对中东欧地区的直接投资规模非常小,而且增速较慢,到2014年末投资存量只有20.2亿美元。从中东欧内部来看,匈牙利是吸收中国投资最多的国家,其次是波兰、白俄罗斯、捷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斯洛伐克,在其余国家的投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近年来,中国开始加大对中东欧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和市政建设投资,以及电器、汽车、重型机械和信息通讯领域的投资,并在波兰等地新建了工业园和商贸物流园区。二、“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对外投资布局优化的基本思路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目前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除了追求总量的增加,更应该注重质量的提升,特别是整体空间布局的优化。在“一带一路”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应本着适度分散和差异化原则,一方面继续加强对欧美地区的学习型、技术管理导向型投资,另一方面充分借势“一带一路”展开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战略型、资源技术合作型投资。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空间流向的调整,实现中国对外投资在全球范围内的布局优化。(一)继续加强对美国、西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学习型、技术导向型投资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在“走出去”战略中扮演着主角。在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中,企业应该结合自身战略目标做出对外直接投资决策。一般来说,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的对外投资目标更多体现国家战略意图,而民营企业的战略目标可以大体分为获取生产要素、获取经营要素以及特殊战略目标三类(见表4),不同的战略目标适用不同的投资区位完美体育在线。希望获取海外资金的企业应该将目标东道国集中于资本市场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这样可以通过当地成熟的资本市场获取融资;而希望获取先进技术和人才资源的企业则应将目标锁定于美国、日本、欧盟等拥有高新技术和优秀人才的国家和地区。